返回 乱唐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七十五章:惊闻乱军起[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乡村小说]https://m.xcxs8.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臣下们总有能够成功揣测圣意的。现在连帝王风范都顾不得了,显见其急成了何等程度。
    “臣领命!”
    杨国忠应诺领命,但心里却罕有的腹诽了一阵,范长明的话忽然在脑子里飘忽起来,也许那老杂毛说得对,现在的天子已经不是一年前的天子了。他抬起头偷眼去看座榻上端坐的李隆基,只见其佝偻着身子,须发似乎b数日之前更显斑白凌乱,果然不复昔日风采了。
    不知何故,杨国忠对天子的敬畏之心竟不似从前那般强烈了,甚至b起一天之前,都有种不可同日而语的感觉。
    “米价关乎长安民心安稳,如果任由发展下去,后果难料。查出来是哪些人趁机发国难财,朕绝不会姑息,不管那些人有什么背景,出身自哪些家族,一个都不能放过。”
    李隆基的愤怒与忧虑几乎使得他成了一个絮絮叨叨的老翁,杨国忠看在眼里,心中却更是了然,天子果然是老迈不堪了,在权力与威望的光环大打折扣以后,亦与寻常人无异。只是,这些腹诽之言他只能闷在肚子里,可不敢有一丝表露出来。
    然则,有了这种认知,白日里范长明说过的那些话竟使他有些跃跃yu试了。
    “米价的问题,臣在来的路上就已经想好了,一则严惩那些趁机发国难财的人,二则政事堂发布政令,规定米价上限,三则打开府库以粮抑价。”
    这三点建议中规中矩,李隆基似乎很是满意,点了点头又道:
    “杨卿如此,朕就放心了,这件事由你亲自去交办,一定不要有所疏忽,在秦晋平定皇甫恪叛乱之前,米价的涨幅绝不能超过三成。”
    对此,杨国忠一一应诺。
    “启禀圣人,秦晋麾下多了万余人马,所需粮食也b之三千人激增,府库中拨付的粮食再以七日为计,恐怕捉襟见肘。”
    李隆基闻言之后沉Y一阵便道:
    “如此就依月计,不能再多了。”
    “臣领命!”
    神武军的规模只有三千人,所需支应的粮草以七日为期拨付,现在为了平叛凭空多了万人,七日为期的确捉襟见肘。之前杨国忠刁难秦晋,故意在政事堂推诿拖延,才有了募集借款的cHa曲。
    这些g当李隆基不是不知道,实际上是默许了的。但是,顾忌天子的脸面,杨国忠当然不能明说,于是仅以这种隐晦的方式与之商量,应当适量的为神武军拨付一些粮食。
    李隆基自然一口允准,在这种紧关节要的时刻,孰轻孰重他自然分得一清二楚。只是对杨国忠主动提起此事,他倒颇感意外,看来苦难果然是一块磨刀石,经历了这些高低起伏以后,连杨国忠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对于杨国忠的转变,李隆基很满意,于是也更加放心将重任交给他。除此之外,关中包括所有卫军的粮草供应全部转交给他节制拨付。此前,李隆基专门在门下省挑了一名年轻的侍郎专职负责此事,现在全部交付给杨国忠,自然是在有意重用。
    当然,杨国忠对天子的安排还嗅出了另一种味道。那就是天子对鱼朝恩也不是百分百的信任,让自己手握粮草大权,无非就是掐住鱼朝恩的脖子,以不是其膨胀,祸乱朝纲。
    天子玩弄权术,平衡臣下实力的这一套手法,杨国忠早就m0的熟透了。有如此一番安排,既在他的意料之外,也在意料之中。
    想到此,杨国忠不免有些得意,现在不止是秦晋和鱼朝恩,就连哥舒翰的脖子都掐在了自己的手中,看看这些人还能猖狂到几时?
    “还有一件事,你要知晓,先看看这封潼关来的密报吧!”
    密报是边令诚所呈,杨国忠郑重的从天子手中接过来,展开后才看了两行,就忍不住阵阵心惊。怪不得天子对秦晋一再的妥协,甚至还允许高仙芝为其增拨一万人马的建议。
    杨国忠心中忽然一动,难道在自己之前,天子已经先与高仙芝商议过这封密报了?
    密报中的内容令人触目惊心,安禄山纠合了五十万大军,已经东出洛yAn,不日即将抵达潼关关外,届时一场规模空前的大战将在所难免。也正因为此,朝廷必须在安禄山大军抵达潼关之前,彻底解决掉皇甫恪的叛乱,不能使哥舒翰大军的北部暴露在叛军的威胁之下以分心。
    “当此之时,哪一件事都乱不得,杨卿可理解了朕的难处与苦衷吧?朕要你与高仙芝戮力同心,JiNg诚合作,一定要撑过这次难关。”
    杨国忠愣了半晌,也不知哪根弦搭错了竟忽而伏地呜咽道:“当此为难之时,臣请圣人早定储君,以安定上下人心!”

第二百七十五章:惊闻乱军起[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