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月老志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920章 问津[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乡村小说]https://m.xcxs8.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行了,有空再和你细说。??火然文????.r?a?n??e?n`你也忙了一天了,早点休息吧。”
    明钦简略说了一下这几年的经,穆清绝得知他没有和孤山派的人掺合,稍稍放下心来。
    “这么说来,你一直在有鼻国了?”
    象兵发兵进讨枕戈城,邝汉升曾多方求救,当时天汉三派得到消息,还打算给予一些支持。不巧遭到神光教偷袭,自身难保,此事便不了了之。
    明钦心头微动,坦白道:“这次我和芳惜姐前来抚仙城,就是想请天南神尼布置阵法,保证枕戈城的安全。”
    阵法也可算作一种建筑,除了材料之外,还需要道术家设计阵图,居中主持,现在有诛仙四剑,若能找到合适的阵图便可事半功倍。
    仙界的阵法越来越规模宏大,一两个阵法师难以成事,有时候需要几十上百个阵法师共同研究。
    阵法最突出的能力还是强大的防御力,很多道派都有护山大阵,阵法对特定事物的防御还是难以替代的,只是机动能力差一些。
    当初阐截两教对抗,截教JiNg擅阵法,阐教则法宝稍胜。法宝的长处在于JiNg准打击,阵法的防护能力更强,但很难面面俱到。尤其阐教敢于破阵的多是十二金仙级别的仙道高手,甚至太上老君、元始天尊和西方二教主亲自出马,这不能不说是截教的战术失误。
    “那天南神尼怎么说?”
    穆清绝是天nV门掌门,如今又做了抚仙城郡尉,对阵法虽不在行,却颇有一番了解。
    阵法的功能千差万别,大T有高、中、低不同的品次。低阶阵法只有警示作用,在外敌进犯的时候鸣笛示警,或者搭配形影珠之类的灵宝将敌踪照摄下来。中阶阵法运用YyAn五行的原理,将来犯之敌围困在阵中,起到瓮中捉鳖的效用。
    高阶阵法不但能化解外敌的进攻,甚至能收摄敌人的武器加以反制。
    简单的说,防御能力越强的阵法自然越是高级,相应的构造也较为复杂,造价也更高。
    “神尼说需要找个阵图研究一下。”
    布置阵法不是一蹴而就,很多高明的护山大阵都有数百上千年的史,经过几辈人的修复。
    明钦本来没有想弄一个特别繁复的阵法,但是诛仙四剑本身的能量就十分强大,想要引发出来自然不太容易。
    “你这么关心有鼻国的战事做什么?”
    穆清绝觉得有些奇怪,修行者大抵有两种,一是专心清修,提升自己的功力,二是投效权门,求取富贵利禄。明钦的所作所为和这两种通行的做法都不挨着,确实难以理解。
    明钦进入有鼻国原本是受梅Y雪追杀,迫于无奈。之后游走海外,增长了不少见闻。发觉仙界的物力虽较下界发达,民生却不见得如何宽裕。
    孟子生于战国攻杀之世,坚持宣扬王道仁政,以为可以统一天下。可说是一崇高的理想。但是六国都迫于秦国的威胁,形势每况愈下,实际已无力实行仁政。
    齐景公yu用孔子,遭到世卿的阻挠,鲁国也是三家掌权,国君朝不保夕。只有滕国这样的小国,可以姑且一试。
    孟子称道文王,以为仁政得民犹水之流下。后世也有得民心者得天下的说法。但是时移势异,百姓憔悴于nVe政,而没有迁徙的自繇。史上外族入侵,政治动荡的时候出现过衣冠南渡的事,但人类总是安土重迁,很多时候宁愿选择妥协,也不愿抛家弃舍到陌生的地方求生存。
    况且古代的敌国往往是半斤八两,最多只是五十步笑百步的区别,既然没有王道乐王,谁来做皇帝都是一样。既无迁徙的自繇,也无迁徙的愿望。
    东华国广土众民、史悠久,在仙界可说是异数。但是疆域越大,治理起来越是困难。层层设官,冗官冗费,不但无益于致治,反而尾大不掉,成为**的根源。
    数百年前,泰西道术长进,器物日渐JiNg利,一举打破了神道统治,许多邦国都建立起仙道制度。
    自盘古开辟以来,神道和仙道互为消长,神道注重秩序,仙道提倡自繇,自从诸天大战之后,仙道制度便成为仙界的cHa0流。
    仙道倾向于自繇、平等,对兵争可能有一些消极作用。战国后期,秦和六国都成为军国,以军功为赏罚,最终秦灭六国,建立帝制。
    史上文明不敌野蛮的情况屡见不鲜,在中夏更是数度悲剧重演。但其实文化和武力也不是相互妨害的关系,文明战胜野蛮同样bb皆是,王朝武力的消褪往往是由于政治的腐化,而腐化不但能腐蚀武力,同样破坏文化。
    自古文治武功不可偏废,单纯的武力只能导致野蛮侵略,穷兵黩武,这是中夏耻于为之的。武力虽以健全的文化为支撑,这就是武人的武德。
    兵事的威力是显而易见的,秦灭六国,都说秦始皇是千古一帝,他也自以为功超三皇,德过五帝,号称始皇帝。真可谓是贪天之功。
    史上地域广大的帝国不下十数,时至今日,都已灰飞烟灭,成为陈迹。只有中夏二千多年合多分少,版图渐次加增。显而易见,这并非武力的扭合,而是人文化成之功。
    秦国数世经营,扫灭六国,终因严刑酷法,二世而亡。项羽虽大封诸侯,不久并归于汉。可见民人的心理已根本转移,早就造成大一统的空气。
    孟子‘王天下的理念虽未实现,七国相互攻伐,杀人盈野,最后的结果也仍是如此。假使有一国能实行仁政,或许可以兵不血刃统一天下也未可知。
    春秋时代虽有邦交礼仪,到了战国反而气候大变,这可能是秦、楚这两个新兴的国家文化较低,三家分晋、田氏代齐,除了燕国之外,战国七雄已经没有老牌诸侯国,旧有的礼仪自然也无人遵守了,最后就只能走上武力攻伐的道路。
    话说回来,如若周天子的权威尚在,各国自然相安无事,孔子就不用感慨礼崩乐坏,故而秦汉以下只是换了一种统一方式,由封建邦国变成了郡县帝制,不过这一转变,文化上的联系就更加紧密了。
  &n

第920章 问津[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