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走进不科学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七十六章 提前被发现的阴极射线!(7.8K)[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乡村小说]https://m.xcxs8.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
    数学。
    作为人类历史上影响最深远的科目之一,它的成型时间甚至要远早于物理。
    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早在数千年前,便有大量与之有关的文献或者著作。
    这其实是有生活习惯导致的必然。
    比如一位农夫。
    他在看到太阳的时候或许会好奇太阳为何朝升夜落,或许会好奇为何冬暖夏凉,但也仅仅是好奇而已,不可能也没能力深入研究。
    但数学却不同。
    你田亩的收成、买卖货物的价格找零,这都涉及到了数学的知识。
    基础土壤一多,体系的形成自然也就快了。
    在自然科学设立之前,欧洲的教育体系叫做古典或者说经典文学体系。
    而这个挂着‘文学的体系的核心科目,便是数学。
    因此在1317世纪,很多数学家往往都兼具着哲学家或者艺术家的身份。
    例如笛卡尔、伯努利等等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早期数学模型,经常会和小提琴阿钢琴挂钩的原因。
    数学这门科目历史悠长,各大派别山门无数,因此无可避免的,数学界也经常会搞出各种各样的排名。
    这些所谓的十大或者数学家排名同样争议颇多,很难有个定论。
    但另一方面。
    就像物理学的小牛老爱神仙打架、老三小麦稳如泰山一样。
    数学界也有四個人物的历史地位永远稳居前四。
    他们分别是:
    阿基米德、小牛、高斯和欧拉,偶尔还会加个黎曼——不过出现的次数不多。
    反正四大天王有五个,很正常对吧?
    总而言之。
    这几人是妥妥的第一梯队,其中阿基米德因为有时代加成,大多数时候会被尊为数学史上的第一人。
    他们之下就是柯西、庞加莱、费马、毕达哥拉斯、拉格朗日的这些诸雄争霸了。
    而高斯作为能够与阿基米德并列的四大天王之一,其能力不言而喻。
    他留下了大量高斯开头的定理,折磨了无数后世的大学生,不知多少人吊死在了那颗刻着高斯名字的高树上
    当年徐云在读大物的时候导师还说过一句玩笑话,至今印象很深:
    如果考试的时候你证明用了一条定理但忘了叫啥,但证明题目又叫你必须给出它的名字,那么高斯显然一直都是个好答案。
    眼下数学系那边算力不足,徐云自然就将心思投放到了外援身上。
    而既然要找外援,显然就应该去找能力最强的大佬抱大腿。
    如今是1850年,阿基米德早已故去近2000年,欧拉在七十多年前就病逝了。
    至于小牛嘛
    徐云则刚给他上过坟哩。
    目前活在世上的大佬只剩下了天王高斯,以及修至小天王大圆满之境,可受天王一击而不死的半步天王黎曼。
    同时很凑巧的是,这两位都是德国人。
    因此抱着做都做了的想法,徐云干脆拔下了套咳咳,干脆把德国的数学精英们一起打包了过来。
    当然了。
    徐云此次向高斯求助,并不是单纯冲着高斯的名气去的。
    而是因为高斯在天体计算中有过非常非常丰富的经验。
    这个经验叫做谷神星。
    谷神星于1801年被意大利天文学家皮亚齐发现,皮亚齐希腊神话中的“丰收女神”对它命名,称为谷神星。
    但后来皮亚齐因病耽误了观测,从而失去了这颗小行星的轨迹。
    所以无奈之下。
    皮亚齐将自己以前观测的数据发表出来,希望全球的天文学家一起寻找。
    收到消息后,高斯通过以前3次的观测数据,便轻松计算出了谷神星的运行轨迹。
    奥地利天文学家奥尔贝斯根据高斯计算出的轨道,最终成功地发现了谷神星。
    这种方法还被高斯发表在了其著作天体运动论中,类似的还有智神星。
    虽然如今高斯已经73岁高龄,并且只有五年的寿命,看上去已经走到了人生末年。
    但根据后世的大量文献记载。
    高斯这人的晚年与老苏有些类似,属于前一段还显得很活跃,但短期内忽然就恶化的情况。
    他在1851年9月的时候还计算出了外海王星天体的轨迹,并且全程独立完成,要直到1853年10月左右才会开始极具恶化。
    因此请他来一趟还是不难的。
    总而言之。
    有了这么多位数学大佬来做工具人,冥王星的观测过程若还有意外发生,徐云当场就把那柄斧头吃掉!
    这次真吃!
    办公室里。
    看着面前密密麻麻的名单,法拉第不由与韦伯对视了一眼。
    两人都从彼此眼中看出了相同的想法:
    这活儿能接!
    先前提及过。
    高斯是法拉第的狂热书友,历史上他为了追更法拉第,甚至还亲自上门寄过刀片
    而韦伯呢,则是高斯仅有的两位好基友之一。
    韦伯和高斯的关系好到了什么地步呢?
    他俩一起发明了世界第一个电话电报系统,一起发明了地磁仪,一起绘制出了世界第一张地球磁场图。
    为了纪念他们的这段成就。
    莱比锡公园在后世还立了一座韦伯和高斯的雕像。
    二人雕像中韦伯立于地面,高斯则坐在砷石椅上,二人谈笑风生,边上五十米就是公园靶场
    后来高斯甚至还想把女儿嫁给韦伯,在高斯的自传中还写过两人互相搓背的事儿。
    当年徐云读研的时候,组内还有一个老污婆自称发现了秘密:
    高斯在互相搓背后就把女儿嫁给了其他人,说明韦伯很可能某些部位要低于平均值
    后来那位老污婆嫁了个好老公,早些年聚会的时候文静的不行,丝毫不见当初男人婆的模样了。
    视线再回归现实。
    因此在眼神交流过后。
    法拉第很是痛快的一点头,对徐云道:
    “没问题,罗峰同学,晚饭后我就撰写电报给弗里德里希。”
    “名单上的人我不敢说全部邀请过来,但至少六成不,七成还是有把握的。”
    徐云很是理解的点了点头。
    实话实说。
    他也没指望法拉第能把这些人全请过来。
    毕竟他只知道这些人的名字、能肯定对方还没死并且状态不错,但处境这块就不怎么清楚了。
    说不定人家收到电报的时候在忙着项目,又或者最近恰好感冒发烧,你总不能逼着对方拖病赶来吧?
    按照徐云的预计。
    最终到场的能有十个人,这次观测就没什么问题了。
    超过十五个那就是稳得不行,可以直接双手离开键盘的那种。
    随后法拉第将写有名字的纸张放回桌上,用一本书将其压住,又对徐云道:
    “罗峰同学,那么你之前所说的操作流程”
    徐云朝他展颜一笑,很是识趣的道:
    “您放心吧,法拉第教授,我现在就把示意图绘制给您。”
    说完他拿起笔,沉吟片刻。
    在桌上画起了示意图。
    只见他先画出了一根长管的草图,同时对法拉第问道:
    “法拉第先生,您还记得您当年制作真空管的真空度吗?”
    法拉第点点头,脸上露出一丝憾色:
    “当然记得,数值是百分之七。”
    法拉第当初做真空管实验的灵感来自于豪克斯比的方案,他们的目的是为了对良卡德发现的现象进行研究:
    1676年的时候,良卡德在晚上移动水银气压计时,发现了“水银荧光”现象。
    也就是当气压计中水银振荡时,在托里拆利真空部位会发出闪光。
    可惜法拉第当时能制作的真空管只有7个大气压,因此他只能无奈放弃这个实验——这也就是此前提及过的法拉第暗区的由来。
    随后徐云没再接话,低头又在纸上画了几分钟。
    很快。
    一个结构更为复杂的长管出现了:
    这根长管前粗后窄,尾部连着一个黑色的区域——徐云在一旁的备注是白金电极,中通水银,外部则缠绕着鲁姆科夫线圈。
    当然了。
    徐云印象中鲁姆科夫线圈应该就出现在1850年前后,但不确定是在具体几月份。
    所以为了避免一些没必要的麻烦,他没有标注鲁姆科夫线圈的名字,同时还对一些外阻进行了修改。
    看到这里。
    想必有部分同学已经猜出来了。
    没错。
    徐云这次拿出来的,正是加强的盖斯勒管!
    1850年能够做到的真空度大概是千分之六大气压,也就是比法拉第当初的7精密十倍左右。
    但实话实说。
    这种真空度在实验上还是有些不够看,很容易出现观测上的误差。
    所以在仔细思考过后,徐云此遭直接拿出了一个大杀器:
    由普吕克的学生希托夫改造出的盖斯勒管。
    这根盖斯勒管的魔改版本可以达到十万分之一个大气压,也就

第二百七十六章 提前被发现的阴极射线!(7.8K)[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