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埋葬大清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百零一章 大明的国体问题[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乡村小说]https://m.xcxs8.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在后世滚着叽歪患者横行的年代,傻贼鹰豢养的那些狗儿子们总是拿“这国怎,定体问”来说事儿。
    现在倒是没有人在朱皇帝面前发出这样儿的疑问,毕竟现在的大明才是指路的明灯,黑夜中的灯塔,就算有这种疑问也都是其他国家的那些滚着叽歪们在问,跟大明没什么关系。
    问题是朱皇帝自己却陷入了“定体”的疑问当中。
    大明到底该走什么样儿的道路?
    继续走帝制的道路明显是不靠谱的,毕竟中原堂口已经用几千年的历史证明了帝制的优势和短板——如果皇帝靠谱,那么帝制就是无敌的最优体,如果皇帝不靠谱,那么帝制就是作死的最快道路。
    改成欧罗巴那套所谓三权分立的滋油体?
    其实这种想法也只能想想,真要是把这套玩法搁在中原堂口那就是作大死。
    说的再直白一些吧:就他们那些玩法,别管是三权也好,还是滋油也罢,甚至于布尔什维克理论,这些都才出现了多少年?欧罗巴玩三权玩的一路下坡,只能靠着当年狂薅大清以及两次开片攒下的家底续命,傻贼鹰玩滋油玩到昆仑奴的命很贵,毛熊玩布尔什维克更是直接把自己给玩千古了!
    想要深入分析这里面的具体原因未免太过于复杂,但是归根到底,却终究是利益两个字。
    比如说欧罗巴那边儿所谓的三权分立,其本质不过是给门阀制套上了一层好看的包装——在不涉及军权、财权的前提下,所谓的三权还剩下个鸡儿?
    说白了,欧罗巴的那套玩法不过是大大小小的门阀世家(贵族)互相制约,表面上给普通百姓一丝话语权,让普通的百姓也能有点儿参与感,实际上的统治者却从来没变过,依旧还是那些家族,依旧还是那些人,起来其实很好笑,因为朱老四当年折腾出内阁的时候是把内阁阁臣们当做秘书使用的,后来等过了仁宣二帝之后,内阁的权柄才慢慢大了起来。
    但是权柄归权柄,实际上能够领导六部的内阁阁老们品级却不算高,所谓的领导六部其实也是名不正且言不顺,另外还有司礼监制约。
    现在朱皇帝则是明确了内阁的品级、职责,即内阁首辅大臣为正一品,其他几个辅臣的品级定为从一品,而诸部的尚书则是被定为了正二品。
    与之对应的,则是大明原本的六部以及后来增设的穷酸部、由铁道司升格而来的铁道部等等一大堆的部都明确置于内阁的管理之下,除了首辅大臣外,剩下的六位阁老每个人都得分管一摊子事儿,差不多算是责任明确到人。
    与内阁并列的还有五军都督府,内阁的首辅大臣可以问过军府的事儿,但是也仅仅只是过问——可以问,但是没有决定权,军府的决定权掌握在军府大都督的手中。
    御史台就没什么好说的了,他们的主要职责就是喷人,皇帝、文武百官全都是他们要盯防的对象。
    然而御史台也不归内阁管,真正能管到御史台的是御史衙门,与之同列的还有一个都察院,这两个衙门都不归内阁管,而是直接向皇帝负责,其中御史衙门当中除了在京城的一部分御史的负责是喷人,剩下的则是负责承担了检的职责,都察院则负责连审带判。
    而大明律的最终解释权却又在刑部。
    总之就是各种乱七八糟的部门都有,彼此之间的职责也很明确,彼此之间既要互相扶持,同时也得相互制约。
    基本上可以说是有皇帝没什么鸟用,但是没皇帝也不行,像朱皇帝自然可以直接越过内阁诸部乃至于五军都督府去做他想做的任何事情,但是朱皇帝以后的那些皇帝们除了能监管并且拥有换相的权利之外也基本上告别了插手政务的可能。
    想通过换相来重新拿回权利?
    首先得让锦衣卫找到首辅大臣的罪证,然后还得由御史台发起弹劾,都察院给定罪,走完这套流程才能换相,其中但凡有一个流程走不完,这首辅大臣就换不了。
  

第五百零一章 大明的国体问题[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