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在大明摸鱼的日子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四百二十九章 入学准备[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乡村小说]https://m.xcxs8.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言而总之,总而言之,提高粮食产量是有现成例子的。
    其实郑雄要做的只是劝课农桑,派出队伍进行指导种地就行,也就是专家团队,进行田间指导。
    但是这其中难题也很多,读书人是可以从前朝的书籍吸取知识,转换不成生产力那就很有难度。
    就像一开始真正的专家一样,他们一心为民,没有成果之前,没人信你。
    毕竟人家种了一辈子地,哪用你外行指导内行。
    等有了信誉以后,曾经的那些人却是变了,变成了一个个陌生人。
    不食人间烟火的那种。
    劝课农桑的事,府衙有专人跟进,郑雄不必操心。
    不过力度肯定不能再和以前相比。
    鉴于此,郑雄叫来了王府丞。
    “老王,从府库中支一万两银子,劝课农桑之事给本府多招点人,再让府衙中人将前宋的一些记于书籍的经验抄录出来,进行教授,开春后全撒往应天府各处,传各地农户旁听,统一教授。”
    “这些光有知识不行,除了会读书识字以外,进行讲解,还得深入田间地头进行记录,以确定是否有效。”
    “其中颇有些困难,所以此次计划先行招收数百人,以利诱之,往后逐年递增,此事由你负责有没有问题?”
    “没问题,下官份内之事,这就安排。”
    该说不说,有王鹏这么一个副手,确实让郑雄省心不少。
    王鹏回答的干脆,郑雄便又接着传达指令。
    “另外还有一件事,本府在江宁有块地你也知道,紧邻附近的荒地不少。”
    “以往是交通堵塞,雨水不存,外加土地成色不好,开荒不便。”
    “今本府已命人修直道,开支流,往后应该是一块好地方,大有可为。”
    “所以,本府欲拿出二十万两银子,你拿去让江宁县令号召百姓开荒,将直道沿线附近改为良田。”
    “这块地方当做府衙的示范田地,你安排人好生打理,先就这些,以后有什么补充的地方本府再和你细说。”
    “行,侯爷。”
    指导发展,做出规划,这就是郑雄做事的上限,也是下限。
    亲自跟进还是太累了点。
    胳膊拧不过大腿,郑雄手一挥,江宁县令没有丝毫办法。
    一块本属于自己的地盘,本可以卖个好价钱,现在不光自己要承担开荒的任务,事后还不是自己的了。
    对此,江宁县令没有任何办法,只能照做。
    好在冬春之季,能有份活干,能吃上一顿饱饭,对于江宁百姓还不算太亏。
    “侯爷,新一年的入学事宜已经准备的差不多,按您的要求,年前共建有千所小学私塾,独属于一建和药局的专科学校也已建成。”
    “眼下还剩开学事宜,其中种种还要侯爷示下。”
    又是一年开学季,当了府尹的郑雄,手笔不可谓不大。
    一千所小学私塾,即使按百人来算,那也能安排十万人入学。
    全力运转之下,几乎能将京城中的大小学子一网打尽。
    而这个时候的后勤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吃饭问题和师资问题顿时成了一座大山压在郑雄的身上。
    压力给到了郑雄这边。
    穷有穷的办法,富有富的办法。
    自己的府衙虽然不穷,但是也不能全投进这里。
    所以郑雄给出的方案就是直接从后世借鉴来的。
    八零九零应该都经历过带饭的阶段。

四百二十九章 入学准备[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