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招兵(2)[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乡村小说]https://m.xcxs8.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乡公所拜会包继德。
李长盛不愿意去。
李长有说:"说拜会是给他脸面,只要是让存仁去敲打敲打这个鳖孙,帮你挺挺脊梁骨!
眉开眼笑的包继德,亲自在公所大门口迎接李家父子。
李存仁利索的行了一个军礼说:“北洋第五师,四旅三团二营一连六排排长李存仁,见过包乡董!"
包继德赶紧握着李存仁的手说:“早就听说大侄子在省城读书,没想到又入了行伍当了官爷!
你老叔我可受不起你这大礼!
老叔见过不少军爷,就属大侄子你这身衣裳最展呱(整齐)!"
包继德亲自倒水奉茶,恭维客套的话说了一大箩筐,李存仁皮笑肉不笑回应着。
终于等包继德说完,李存仁喝口茶,拍拍腰里的挎枪说:“包乡董,军人在外保家卫国,家里老少就麻烦您多多费心照顾!
如果哪个敢明里暗里再给李家添堵,就先问问我腰里的盒子炮,能不能同意!"
包继德赶紧说:“大侄子你放心,东乡有你老叔在,没人敢对咱李家龇牙咧嘴!
再说你弟妹是我亲闺女,你爹又是村正,我不护你们护谁?"
包继德耐着性子,好不容易送走了李家父子,他喝口茶润润嗓子,自言自语说:“一个吃粮的丘八,披了身黄皮回来,就不知道自己是老几了一—老少都轻狂!
李存仁在省城的城南中学读了三年书,干的最多的事就是上街游行。
民国初立后,省城就成了豫省的游行中心,不论是本省的还是外省的,国内的还是国外的,政界的还是商界的,只要看到报纸说的不平之事,学生们都要出出风头,凑凑热闹声援游行。
反正民国提倡言论自由,学生有吃有**力旺盛,游行示威拼的是腿上功夫,过后如果有人找麻烦就死不认账。
如果你腿上功夫不行,被当局抓了现行进了监狱,自然有人找报馆帮你鸣不平,吐沫星子喷死当局。
如果你"有幸"吃了几天牢饭,回了学校就是叱诧风云的学生领袖,成为众人顶礼膜拜的对象。
反过来,如果你不参与几次游行声援,就被同学们讥笑是活在前清时代,说活做事都挨了别人三分!
在这样的环境下,能学到一技之长那是骗鬼!
当李存仁走出校门,揣着毕业证去找活干的时候,他才发现除了口号和满脑子的“民主"、“平等”、“自由"之外,肚子里实在是挤不出什么干货。
他在报馆帮过忙,在商号记过帐,在官署跑过腿,在学校代过课,都是干不满一个月,就被扫地出门!
一天,李存仁在街头闲逛,正好看到北洋五师在省城募兵。
李存仁通过报纸知道,这几年北洋五师打了不少胜仗;而且对这个前清的秀才、人称常胜将军的胡师长更是仰慕不已,他便立刻“投笔从戎",投了北洋五师。
读过中学的李存仁为人机灵,口才又好,自然很讨长官喜欢。
在洛阳受训三个月后,营长拿着银元和印信,对李存仁说:“三个月内,你如果能招到一排合格的新兵,你就是六排排的排长;如果募不到,就只能给他做个亲兵!”
于是李存仁便借了两个护兵,回三家营为自己募兵。
李存仁回到三家营的第二天,就在祠堂前支个摊子开始招兵。
他连摆了三天,却连一个合格的都没有招到。
李长盛纳闷说,当兵吃粮先给五块大洋安家,吃喝不愁月月还有饷银,咋就没人来报名呢?
李存仁三天没有募到一个兵,这事情郭修安一点都不意外。
倒是郭治清,挠挠头问郭修安:“前年春旱夏涝,地里的收成不到五成;去年大旱,也只收了六成;今年又是春旱,冬麦长势不旺,上忙顶天也就七成收!
官府的丁银附税,却一年比一年多!
营里哪家不是吃糠咽菜,凄凄惶惶的过日子?
存仁回来招兵,应该说打破头才对,五块大洋买成粮食,也够一家人吃半年的,咋就没人去应征呢?"
郭修安磕磕烟锅说:“老话说得好: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
以前当兵吃粮去的,有几个人全须全尾的回来?
第41章 招兵(2)[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