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一家人都来了[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乡村小说]https://m.xcxs8.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生第一个字,一般是“人”字,要求学生做一个堂堂正正、光明磊落的儒家君子!
“入学礼”完成后,才代表着学生已经正式拜在先生门下,开始踏上“路漫漫其修远”的求学之路。
开学必不可少的准备有三样“束?”、“青衿”、“笈囊”。
束?就是学费。新学期开始前,学费是古代学子首先要准备的。根据学业的不同阶段,束?又有“入塾费”“拜师费”或“谢师酬金”等叫法。孔子提出人人都应该享受教育的“有教无类”观点,普及教育,广收学生。据《论语·述而》记载,孔子说过这么一句话:“自行束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诗经·郑风》里有首诗叫《子衿》,诗中主人心里想着的那个人,就是穿青衿的郑国学子:“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毛诗注疏》就此解释:“青衿,青领也,学子之所服。”隋唐时的学子也是这般装束。《新唐书》记载:“先置之官就门外位,学生俱青衿服,人就位。”
笈囊”是古代放置书本、衣服等学习和生活物品的收纳用具。在中国古代,人们外出装收物件的工具有“褡裢”“包袱”等。褡裢是一种长方形布口袋,中间开口,两端装物。褡裢有大小之分,大的可以搭在肩上,小的可以挂在腰带上,两端装纸、笔、砚台、印章印泥、信封便笺等需要随身携带的学习、生活用品
包袱比褡裢简单多了:用一块方形布料,将需要携带的物品放进去,然后将两个对角各自打结,可挎可背。家庭经济条件不是太好的学子,在外出读书时都会背着一个大包袱。如今学校做思想动员时,常要求学生“放下包袱”即由此而来,但已完全是两个概念。至则设茶,欲去则设汤。不知起于何时,上自官府,下至闾里,莫之或废。
”意思是说,宾客上门之时,主人会拿出茶来招待。当他们离去时,主人又会以“汤”相赠。
第157章 一家人都来了[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