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针砥时弊之劝谏[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乡村小说]https://m.xcxs8.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nbsp;“而且打造出海战船,征蓦兵卒,已经徒增民众负担,至使激起民变,足当引以为戒了。”
若是别的嫔妃这样不知轻重的狂怼自己,李世民必会动怒。
但他特别宠爱徐惠,又见她满心赤诚,终不忍心喝斥和恫吓她。
少见耐心的解释道:“你不明白朕的心思,朕这是在为稚奴扫清敌国障碍。”
“这国家好比是一只金碗,朕现在要把它传给儿子。”
“但太子犹如稚子,手捧金碗行于闹事,必要遭遇恶徒窥觊,非常危险!”
“所以朕要把那些有抢夺金碗之心的匪人全部除掉,让他可以高枕无忧,安安心心的捧着金碗。”
徐惠虽勉强点头附和,却还是忍不住道:“世人本就善恶难辨,即便真能辨清,然财帛动人心,好人也难勉因财起意,突然动起歹念来,能杀尽吗?”
“况且太子已经年满二十,不小了,早有自己成熟的主意和决断,能为自己的成年行为负责。”
“老话说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作马牛,陛下何不放宽心,看开些呢。”
李世民一阵苦笑,依然充满执念:“话是没错,这些道理朕也都懂。”
“但朕就是放不下心来,只要活一日,便要杀一日。”
“多除一个恶徒,太子便可多一分安然。”
这是他作为天子和父亲的执著,徐惠也不好再说什么,只是轻轻摇着扇子。
“而且当日一箭之仇尚未报,导致朕这身体突然垮塌了,朕痛恨高句丽,不能白白便宜了它!”李世民最终还是咽不下这口气。
侍奉在旁的徐惠突然跪倒榻前,满面愁容的恳切道:“房公遗言乃是正理,前朝便因民不堪劳而乱,而我朝眼下剑南道也已激起松外蛮族之乱和山獠民变,殷鉴不远,燃之眉睫,请陛下三思。”
或许是急切蒙蔽了眼睛,李世民只顾着要传给儿子一个稳妥的江山。
却不曾考虑这个江山如果在自己手里便乱了,将来更是难以收拾。
府兵连年征战,百姓千里输粮,现在更是大肆征蓦徭役打造楼船巨舰,军民都已疲惫。
强伟等人征发百姓造船,山獠人也去做力役,剑南道雅、邛、眉三州獠民造反。
朝廷派茂州都督张士贵、右卫将军梁建方征发陇右、峡中的士兵二万多人进攻獠民。
州县官吏督促过急,百姓们甚至卖田地宅院、卖儿卖女都供不上,粮价猛涨,引起剑外一带骚动。
这也是隐患,而且是更大的隐患。
李世民望着徐惠,听着她的劝谏,难得的终于心里产生了一丝动摇……
自唐太宗登基以来,百姓安居乐业、国家平安富足、民族之间和平相处......称赞他为“一代明君”确实名副其实。
但是,到了后期,唐太宗开始频繁出战高句丽,又大兴土木建造各种大型建筑,如重建洛阳宫,修缮翠微宫,扩建玉华宫……
这一桩桩一件件劳民伤财的事情,更是让百姓怨声载道。
徐惠深知战争对百姓的伤害,也熟知大兴土木带来的负面后果。
于是,她日常口谏犹不安心,又上疏劝谏唐太宗。
第307章 针砥时弊之劝谏[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