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想勾栏听曲,别逼我当国师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九十九章 勤政殿上面赏月[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乡村小说]https://m.xcxs8.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孙诚环顾四周,“我知道你们明白了我的意思,那就是劝你们投笔从戎。
    我知道你们是读书人,但此时,魏国对我国的打压越来越大,战争是迟早的事。
    到那时,我等就是想安静的读书,天下之大却也容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了。”
    众人静下来,思考起孙诚的话。
    太学的大儒终于忍不住了,孙诚竟然在太学中招兵!他们认为这会对不起圣人的。
    一位大儒出来道:“兴盛侯,你来我太学想干什么?你要这些学子去参军吗?”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那些武人可以,文人为什么不可以?”
    “打仗历来就是武人干的事,我们文人岂能拿刀动枪?那岂不是斯文扫地?
    就是参军,那也是儒将,端坐在中军大营,运筹帷喔,志在千里。
    怎能与那些武人一样拿刀拼命呢?这样,岂不是乱了圣人体统。”
    孙诚冷笑道:“荒谬?什么是真正的文人,国家和平时,当安静读书。国家有难事,当投笔从戎。
    当年文人无不如此,一手拿笔,一手拿剑,当年圣人也是如此。
    出则为将,入则为相。文人、武人并无分别,到了你嘴里文人就变了呢?”
    大儒一听,脸色一变,他想起史上的文人都是身佩长剑,学文之时也学武,文武兼备。
    圣人也教授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其中射,御两门都和武有些关系。
    而现在,除了四大世家还能学一些武艺,其他文人都把文武分开了,腰间的剑也换成扇子了。读书也只学礼,乐,书,数这四样了。
    大儒想到此处,顿时无语。
    孙诚道:“当此国家危亡之际,但凡有血性的热血男儿都应从军报国,就像我的诗中所写,宁做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孙诚看向四周,他明白大道理讲过了,现在要讲好处了。
    没有好处的事,是没有吸引力的。平民参军是为了军饷,能吃饱。
    你拿这个是吸引不到这些太学生的,人家都能读书了,还会吃不饱吗?他们要的是官位,能光宗耀祖。
    “我招的是神机营的兵,前几天打败玄甲卫的就是这支部队。
    他是王上亲自下令组建的,属于禁军序列,你们是有文化的人,只要训练合格,就是军官,那你们可就是王上的门生了。”
    众人心中一动,他们许多人都是庶族,文才也不佳,想当官那是很困难的。
    如果进入了神机营,只要训练合格就是军官,可军官也是官啊!虽然比文官差点,但总比现在白身要强吧!
    而且进入的不是普通部队,是禁军,是王上亲自下令组建的部队,就像兴盛侯说的那样,这怎么也是王上的门生吧!
    孙诚见他们低头思索,也知道参军可是大事,总要好好的考虑一下,回家和父母商量一下。
    世上多对武人有偏见,要想一下子转变过来,是很困难的。孙诚也就想在这些太学生中能招个一百人就谢天谢地了。
    “话已至此,各位可以考虑一下。十天后,在霸上军营,可以报名。”
    说完,走出了太学。
    众文人也望着孙诚的背影,若有所思。
    …………
    在使团住处,顾闻的外交失败,没有压制住宁国,还赔上了五十玄甲卫,这可是吃了大亏。
    但有一点好处的是,宁国暴露了他们新式武器,要是魏国还用以前的战力估计,那会吃个大亏,两国会两败俱伤。
    宁国估计也不想两败俱伤,所以暴露了新式武器,以震慑魏国,让魏国不敢轻举妄动,
    顾闻知道了宁国有这样的新武武器,当然要偷一个回去,以研究仿造。 第一百九十九章 勤政殿上面赏月[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