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在三国当大佬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四十七章 久违的宁静(上)[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乡村小说]https://m.xcxs8.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徐庶暂离京城,路上昼夜兼程,目的一是接老娘到北方,方便日夜陪伴;其二嘛,试图说服那位朋友来京城效力。
    但问题是,卧龙岗上那位喜欢纵情山水,平日时躬耕农亩,闲时与花鸟鱼虫作伴,邀三五好友品茶下棋,不入凡尘俗世,想请他出山,绝非易事。
    与此同时,铁马金戈之声戛然而止,难见遮云蔽日的烽烟,这片土地上态势趋于平稳,虽未改变诸侯割据的态势,但没有战事发生,对偏爱安居乐业的汉家百姓,无异于天赐福音,守着妻子儿女团圆。
    总比心惊胆颤,吃了上顿没下顿要强,而且不用担心哪天刀剑临头,死无葬身之地。
    吃饱穿暖,山河宁定,鬼才愿意打仗!
    经过首轮科考,共收录八十二名学子,这些人无一例外,进入到大将军任职,为的是考察个人能力,哪些适合留京城任用,哪些外放到地方为官,忙碌之余,林阳派人暗中留意,将品行操守记录在策,以备阅览。
    有件事值得一提,杨修名列榜上第四名,进入大将军府第二天,便受到极高的礼遇,任命为主簿,此人虽好耍小聪明,可做事机警圆滑,比那个冥顽不灵的杨彪懂得为人。
    当爹的活了几十年,反而不如儿子心性通透,可让林阳贻笑大方……
    此次科举虽只在西北四州进行,但新颖的字眼迅速风靡八方,选贤举能,效果有目共睹。
    纵观封建朝代,选拔官员的方法迭出不穷,无论是衡量品德出身,或是汉家流行几百年的孝廉制度,乃至魏晋时期的月旦评,皆不如的科举应试有效。
    兖州府,许昌县。
    击败袁绍后,曹孟德的气焰如日中天,治下囊括青、兖、徐、幽四地,以及大半个豫州,甲士扩充至三十万,羽翼日渐丰满,正积攒钱粮,时刻准东进,意图抢夺天子,把朝廷安放在卧榻之侧。
    当听属下奏报长安举行科举,这位究竟沙场的枭雄心存疑惑,吵得沸沸扬扬的恩科究竟是什么玩应儿,他本人赞同举贤不论出身贵贱,但在士族盘根错节的当下,基本不切实际。
    等事情结束,朝廷那边招揽了近百名良才,曹操幡然醒悟,嫉妒得眼睛发红,甚至自己治下州郡的才子都摩拳擦掌,等再有这样的契机一定要试试,大展平生所学。
    这还了得,争夺天下,最重要的不是兵马钱粮,亦不是土地多少。兵没了可以再招,土地没了可以抢回来,但能治理内政,出谋划策的能臣谋士乃是重中之重。
    心里羡慕着,便召来麾下首席文臣——荀??
    放下记录着日常待办事务的奏本,曹操一如既往的虚心求教:“文若,我打算效仿关中,在辖地内效仿大将军的做法,你认为可行吗?”
    “以在下愚见,主公的发心是好的,可恐怕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荀???跛估淼幕卮鸬溃?改晗啻Γ?筒懿僮龅搅艘喑家嘤训墓叵怠
 &

第三百四十七章 久违的宁静(上)[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