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谁是“黄局长”[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乡村小说]https://m.xcxs8.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所料,对号入座是常人的心理习惯,越是坏事,人们对此就越感兴趣。文章一出来,又有人故意诱导,“黄局长到底是谁”,“哪个饭店”,“哪个服务员”,顿时就成了大家热猜的“灯谜”。
当然,这是除了胡青山等人,谁也不知道的秘密。
在有关部门努力下,舆论是慢慢平息了,可这篇文章导致的后果,却是谁也没想到。
就在宣传部声明这是文学作品,请大家不要对号入座的时候,纪委却先后来了俩自称是“黄局长”的人,主动交代问题,争取宽大处理。
一人叫张大山,是水利局的副局长。
他是被夫人拧着耳朵拽来的。
张大山这人平常喜欢舞文弄墨,也爱开玩笑,他虽然姓张,但是巧的是,圈子里的朋友们偏偏给他起了个外号就叫“黄局长”,原因是他喜欢在酒桌上讲些带颜色的小段子,久而久之,“黄局长”就成了他的代名词。
小小说《黄局长》这篇文章火了之后,张大山反复对照,坐卧不安,觉得这是含沙射影地说他,尽管情节是虚构的。恰恰他家里夫人是个爱吃醋的“母老虎”,一看文章,也不问青红皂白,一个劲追问他是不是文章里说的“黄局长”,是不是在外边养了个“狐狸精”。
张大山搓板也跪了,再三辩解求饶,“母老虎”却依旧不依不饶。见他死不承认,“母老虎”于是亲自拧着耳朵把他送到了纪委。
事后查明,张大山是清白的,并不是文章里的那个“黄局长”。一番诫勉谈话后,这事就过去了。
另一个“黄局长”是自己走到纪委的,他是农业局下属的一个小科长,姓马。
农业局与纪委面对面,每天上班,一看见纪委大门,马科长都心惊胆颤,因为他确实与某个饭店里的小姑娘有染,越读《黄局长》这篇文章越觉得是写的他,那小姑娘也胆战心惊,唯恐身败名裂,要他给个说法。他最后实在承受不住压力,就走进了纪委,争取宽大处理。
这两名干部都不是胡青山这条线上的,眼见一篇文章闹得沸沸扬扬,胡青山相当满意。他在一次与马右斌喝酒时说:“按住葫芦瓢起来,我们现在就要这样的结果。这种烂事让岳小樱去收拾吧,她不是管着乌纱帽吗,巴掌还不是打在她自己脸上!”
事情似乎确实如此。
县委书记岳小樱最近毫不留情地把出事的干部一个一个雷霆处理,还在媒体曝了光,让林青官场震动。很多人在畏惧的同时,自然也产生了疏远心理,反而觉得胡青山更能依靠,可以安稳度日,关键时候还能为自己说句话。
另一方面,岳小樱也同样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
对任何一个主政一方的干部来说,稳定局面才是最重要的,若非迫不得已,查办干部并不是他们的本意,岳小樱也不例外。假如干部接连出事,最后只能说明她治官无能,对她并没有好处。
因此,岳小樱坚定了一个想法,有问题的干部要尽早坚决剔除,让那些真正有能力、有魄力,一身清白的干部上。
此时,她忽然感到,报纸、电视等媒体对林青正面典型的宣传太少了,尽管前段时间报社记者刘青河写了个执法局的人物出了事,但树立正面典型、宣传基层榜样的思路还是绝对正确的。
想到这些,岳小樱立即给宣传部长李爱国打了一个电话,强调了树立正面典型和榜样的重要性,要求报社和电视台要当做新年一件大事来抓。
“我们既要曝光不正之风,更要让那些有作为的干部得到社会认可,一身正气两袖清风,这是今后我们使用干部的一个重要标准!”岳小樱说。
她,实际上是给林青干部释放了一个信号,有作为的正气干部才会更容易得到提拔和重用。
宣传部很快开会落实县委书记岳小樱的指示,新的一年要大力宣传模范榜样,主力记者要主动承担这项重任。
毫无疑问,刘青河是报社的主力记者,肩上又多了副担子。
“这是个好机会,积累人脉的时刻到了!”刘青河想。
此时的他,已经学会了用官场思维考虑问题。
他在搜索,谁会是他的第一个目标。
于是,刘青河迎来了他记者生涯的又一个高光时刻。
因为,林青的大小干部们都想借用他的笔登上报纸,登上报纸也就是进入了县委书记岳小樱的法眼,这是无本万利的捷径。
第27章 谁是“黄局长”[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