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国:重生吕布开局继承董卓遗产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9章 曹操的惊慌[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乡村小说]https://m.xcxs8.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在长安的一所两进的小院中,吕布一身农户的打扮,粗衣布衫不说,手里还拿着一把木锯。
    而在他的面前有一个牛首的独轮车,若是后世人看到这一幕,一定会认出吕布面前的这个东西就是三国时期诸葛亮发明的木牛流马。
    而吕布为何会制作木牛流马自然不是他本身就会,而是在袁绍覆灭之后,刘备和曹操谁也不敢先起战端。
    而论起发展力,吕布自是有着天然的优势,三年的时间,适应吕布政策的新兴世家已然崛起。
    在袁家倒台之后,四世三公的杨家本应是士林的领头羊,可是杨彪却宁愿待在长安成为孤臣,也不愿远走中原成为士林领袖。
    现如今天下世家的领袖一是清河崔氏的清流派,一是河东司马氏的阴谋派,还有就是以朱、张、顾、陆四大家族为代表的江东世家。
    若说还有就是以吕布麾下为代表的的新兴世家,在吕布麾下世家的力量是分散的,名、权、势完全是独立发展的。
    就像王家本来是不能经商的,但是王允辞去门下侍郎职务成为大晋书院的副院长之后,王家商行的发展便一发不可收拾。
    杨家的杨修年纪轻轻便已经坐到了吏部侍郎位置,是现如今吕布麾下最有机会接任陈宫中书省左丞相的二代子弟。
    (庞统虽然年轻,但他是官一代。)
    剩下的二代子弟,贾诩之子贾玑,李儒之子李明,张松之子张表,黄权之子黄崇虽也有些许的才华,但是相较于杨修就差的太远了。
    现如今杨家父子在吕布麾下均掌控实权,放在其他诸侯那里肯定是家财万贯,富甲天下。
    可是事实上呢,杨彪和杨修的日子过的非但不奢靡,反而因为父子二人都嗜书如命,大部分俸禄都用来购买书籍和名人字画了,日子过的却是十分的简朴。
    也不只是杨家,无论是陈宫的陈家,黄忠的黄家,马超的马家都不是什么大富之家,他们每年除了俸禄和吕布的赏赐之外几乎没有任何额外收入。
    至于土地,吕布在改革后顺便也将土地的所有权收归国有了,任何人不得买卖,就像现代一样,农民只有土地的使用权,但是没有所有权。
    至于税收,由于各种新粮的普及,再加上现代化的种植模式,哪怕是不收取农民的粮食,仅仅是军屯一年的收成就够所有军队和官员吃上两年的了。
    是以吕布直接免除了农民的赋税,但与此同时也禁止他们进行粮食买卖,所产出的粮食只能卖给官方,而吕布收购的价格是极低的。
    现如今在其他之后治下一斤大米可以卖到十到二十钱,但是吕布回收的价格只有三到五钱一斤。
    而百姓之所以没有反抗完全是因为现在一亩地所产的粮食实在是太多了,就是产量最低的粟米每亩也能产出一千多斤。
    而依现在的生产水平,一亩地就可以养活一个人,吕布治下平均是每人十亩地,也就是说只要自己足够勤劳,那么一个人就可以产生九亩地的剩余粮食。
    而且就算是在并州,也可以做到冬小麦和玉米的两季种植,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可以每年完成十亩地的种植,那么一年那就可以出手最少两万斤的粮食,可以收货最少六万钱。
    六万钱,这对于吕布这个等级的人来说不算什么,但是对于普通百姓而言这就是一个从来不曾拥有过的数字。
    放在现在来说,就已经达到了年入十几万,妥妥的奔赴小康了,要是一家七八口,种上一百多亩地,那么这家就是妥妥的年入百万的大富豪了。
    当然他们的收入能够达到这么高,完全是因为他们现在种植的种子先进,要知道其他诸侯治下的农民,每亩地的产量也不过三五百斤罢了。
    而他们不仅可以实现亩产千斤,还能交替种植,一年实现两个丰收季,每亩地的产出直接接近其他诸侯治下农民产出粮食的十倍。
    粮价低一些怎么了?最起码他们现在一天能够吃三顿饭,而且顿顿都能吃到撑。
    相较于其他诸侯治下的百姓不知道要好上多少倍,更何况他们每年靠卖粮食还能收获几万钱。
    而吕布收了农民的粮食并不是要存储起来,而是在利用特殊手法消除他们的活性,让他们丧失再次种植的能力,而后再运输到其他诸侯那里低价售卖。
    在售卖粮食的同时,吕布还在各地高价收购桑、麻、芝麻、蓼蓝、胡瓜、大葱、大蒜等经济作物,并且与当地种植大户建立供给关系。
    无数的运粮车从关中前往世界各地,除了换回大量的金钱之外,最重要的是孙权治下很多农民已经开始改稻为

第69章 曹操的惊慌[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