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中科院来娱乐圈捞人!黑粉全蒙了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05章 量子力学的一些误解[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乡村小说]https://m.xcxs8.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念已经和真正的物理大相径庭,
    面对评论区一波又一波忍俊不禁的发言,
    对于真正了解中微子的人,甚至连解释的欲望都没有,
    最后只是打趣一声“遇事不决,量子力学”而作罢,
    于是,正确的声音逐渐消失,胡说八道的言论因为符合互联网的传播规则而甚嚣尘上,
    一个巨大的茧房也就这么被悄然构成。
    而实际上,
    相比较于互联网上日以亿计的流言蜚语,
    物理学上的谣言其实破除非常简单,
    因为宇宙就在那里,
    祂不会欺骗每一个去主动探索他的人,
    而量子纠缠和双缝干涉,也的确没有那么匪夷所思,
    关键的问题就出现在ObServer这个词上面,
    观察者。
    或者说观测。
    但在量子力学中,它称之为量子测量。
    实际上,只要弄清楚量子观测的概念,基本上就拥有了区别营销号和正经科普账号的能力,
    量子测量和经典物理观的观察一个巨大的区别就在于,
    量子测量会对被测量系统产生影响。
    简而言之,
    在经典物理观下,用眼睛看一个小球,不会改变小球的运动轨迹,
    但在量子测量下,因为你的注视,小球的运动被改变了。
    就这么简单。
    当然,在双缝干涉实验和量子纠缠实验中,这个量子测量肯定不是用人眼,
    而是有专业的粒子捕获仪器。
    那么,知道量子测量之后,再去看双缝干涉实验,也就豁然开朗了。
    按照顾然的单位波假设,
    光子是物质波激发产生的基本粒子,
    而量子观测,是用新的单位波去观察这个物质波,
    这就必然产生干涉,
    所以实际上当观测这个动作出现的同时,就已经让物质波发生了变化。
    叶知寒回想着顾然描述的单位波假设,
    然后又将这个假设套入到双缝干涉和量子纠缠之中,
    很快就有了一些想法。
    “你这个假说用来解释波粒二象性似乎有奇效啊,”叶老若有所思的点点头:“光子和电子等既有粒子的特性,也有波的特性,这个问题困扰了物理学家很长时间。”
    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了光电效应的光量子解释,自此物理学家开始意识到光同时具有波和粒子的双重性质,
    1924年德布罗意提出“物质波”假设之后,认为一切基本粒子和光一样,都具有波粒二象性。
    紧接着就是数十年的争辩和讨论。
    虽然后来的实验虽然陆续证明了两位大佬的正确性,
    但该怎么解释这个现象,让无数物理学家为之挠头。
    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的那样:
    “好像有时我们必须用一套理论描述粒子的行为,有时候又必须用另一套理论来描述,有时候又必须两者都用。我们遇到了一类新的困难,这种困难迫使我们要借助两种互相矛盾的的观点来描述现实,两种观点单独是无法完全解释光的现象的,但是合在一起便可以。”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

第205章 量子力学的一些误解[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