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章 太白军官学校(十三)[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乡村小说]https://m.xcxs8.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枪口残留物淤积过多,等等。
nbsp据统计,长时间的交战中,不能击发的几率竟高达20%。
nbsp经常有朋友对拿破仑时期的战斗形式感到疑惑,觉得列队进攻目标太大。
nbsp其实,看了上面的介绍我想大家的疑问应该得到部分解答了。
nbsp当时的步兵射速大概为每分钟2到3发,加上低命中率、高故障率。
nbsp使得单独一支滑膛枪的火力微不足道,只有排列成横队或者纵队。
nbsp集中火力,才能有较好的杀伤效果。
nbsp另一方面,良好的队形可以及时应付骑兵的冲击。
nbsp拿破仑时代,各国士兵通常在弹药袋里携带50到60次射击所需的弹药。
nbsp一次战斗平均消耗20发左右。
nbsp英军在西班牙Vittoria(维多利亚战役)中战斗中消耗较大,平均每人打了60发,全军共消耗弹药350万发。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nbsp可是命中率却出奇的低,每450发才造成1名敌军伤亡。
nbsp幸运的是,当时惠灵顿的补给状况很好,消耗的弹药很快得到了补充。
nbsp在马伦哥,法军上尉Coig的营用光了所有的弹药,千钧一发之际,及时赶到的弹药充足的近卫军救了他们。
nbsp缺乏训练是命中率低的又一重要原因。
nbsp大多数军队里,滑膛枪射击训练简直就是敷衍了事。
nbsp散兵线由于兵力相对分散,提高射击精度就相当重要。
nbsp尽管如此,革命期间较为强调散兵线战术的法军,仍然很少进行针对训练,轻步兵们只能到实战中去提高自己。
nbsp据法军士兵的回忆,拿破仑成为第一执政以后才有射击训练。
nbsp1800年,贝尔蒂埃签发命令:法军新兵必须接受装填、操枪、瞄准、射击等训练,要保证上战场前实弹射击过几次。
nbsp但是,事实上并没有足够的弹药和时间来保证充足的训练。
nbsp英军在这方面作得较好,但也只有30发实弹+50次无弹丸射击。
nbsp“那么我的问题是,咱们的精度问题如何解决?”
nbsp“公子不知道秦弩箭头。”
nbsp陈远宏点了点头,自己怎么把这茬给忘了。
nbsp根据后世央视播放的探索与发现,科学家检测结果发现:这种箭头的轮廓线跟子弹的外形几乎一样。
nbsp子弹的外形是为了减低飞行过程中的空气阻力。
nbsp可以说;秦弩,连同它配备的弩箭,在那个时代是技术含量最高的武器,它使秦军的攻击力大为加强,才可以击败30万匈奴骑兵。
nbsp专家估计,这种秦弩的射程应该能达到300米,有效杀伤距离在150米之内。
nbsp这种类似三棱形的箭头从兵马俑坑中出土了4万余个,标准化批量生产。
nbsp这种弩箭箭头的三面误差不超过0.02丝,每个箭头的尺寸误差也控制在0.02丝,也就是两个丝。
nbsp一个丝=0.01毫米英寸。
nbsp其实古人早已解决了批量化,标准化,大规模,精度几乎可达后世水平的大部分军用器械制的造技术。
nbsp后世各国所引用的“物勒工名”就是从中国流传出去的。
nbsp我国最早的产品追溯制度可以上溯到春秋时期的“物勒工名”之制。
nbsp勒就是镌刻,这种制度指器物的制造者要把自己的名字刻在上面,以便质量检验和日后的追查。
nbsp到战国晚期秦国产品追溯制度已经比较完善。
nbsp所有官造器物必须铭刻制造者和管理者的姓名,以备追溯究办。
nbsp今天我们看到无论是秦兵马俑、铜车马,还是兵器、砖石等器物上铭刻的简单文字,正是工匠和管理者的“名”。
nbsp以后的工业产品,工厂管理,也可以引入这套制度。
喜欢。
第二百九十章 太白军官学校(十三)[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