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移民全球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七十一章 战西北(三)[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乡村小说]https://m.xcxs8.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喝着茶,烤着火,听徐强娓娓道来。
    nbsp河对岸是巡检司,负责查验进出河西官民的路引,西域三十六国上贡使节的通关文牒符节印信。
    nbsp管制出入本地区的蒙、番、回、羌各族土民。
    nbsp巡检司就在浮桥边,浮桥是用三十几艘大船连接起来的。
    nbsp全长不下500米,宽不下20米,两岸有四根系铁缆的大铁柱。
    nbsp冬天结冰的时候会把浮桥撤掉,人从冰上过。
    nbsp“从河西四郡到哈密,到吐鲁番,汉人多吗?”陈远宏开口就问人口。
    nbsp“大概一半对一半儿吧,谁也占不了优势。”徐强苦笑着说道。
    nbsp王盼接口说道:“朝庭先后有十八次大移民,从洪武三年直至永乐十五年,持续将近50年。
    nbsp其中洪武年间十次,永乐年间八次。
    nbsp十八个省,五百个县,八百八十一姓。
    nbsp按“四家之口留一、六家之口留二、八家之口留三”的比例迁移。
    nbsp第一波是经营西北,大量迁徙山西,河南人至河西四郡。
    nbsp中间一波是开发大西南,迁徙山东、江苏、山西、浙江等地的人到云南贵州。
    nbsp最后一波是建立中都凤阳,迁徙南京、江苏、浙江等地的富户十几万户。
    nbsp集全国名材和百工技艺、军士、民夫、移民、罪犯等近百万人,营建六年之久。
    nbsp把中都建成天下第一大城。”王盼侃侃而谈。
    nbsp这近50年移民,达几百万人之多,其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影响之深。
    nbsp不仅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的,而且在世界移民史上也是罕见的,当然,不能与殖民相比。
    nbsp这对于明王朝以及后来的社会发展,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nbsp“看来你小子怨念很深啊,你们家应该也是属于移民之列吧。”陈远宏笑呵呵的问道。
    nbsp“河南人,每年到清明时,总是想方设法回家祭祖。”王盼苦笑着说道
    nbsp咱们中国人因为文化的影响,有强烈的乡土情结。
    nbsp安土重迁,月是故乡圆,后世的春运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
    nbsp他们虽被迫远涉千万里外,但依然难忘故乡的一切。
    nbsp尤其是难忘故里的祖墓,每年千方百计返回故里祭祖,死后也要葬回祖坟。
    nbsp云南四季皆春,中间隔了贵州,交通不便,生蛮出没随时会丧命。
    nbsp久而久之,迁到云南的人不再返乡了,但故乡的习俗他们都保留了下来。
    nbsp河西四郡的人,则于每年秋收后,利用各种借口名义返乡,祭祖后开春在结队回来。
    nbsp这年头,旅行和居住管制很严格。
    nbsp未经许可或没有正当理由,是不准迁移或旅行的,正德以后就放松了。
    nbsp凤阳人最可怜,朝廷对他们的管制是最严格的。
    nbsp他们要回家,一般都先跑到邻县。
    nbsp假扮花子浪人走江湖,偷偷摸摸回到故里,祭完祖在返回凤阳。
    nbsp年关时,沿途经常可以看到些男女,穿着破衣烂衫,打着花鼓。
    nbsp高高兴兴的唱着:“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个好地方,自从出了个朱皇帝······”
    nbsp其实,他们全是凤阳的巨富,口中唱得高兴,看着家家团圆,他们满心酸楚。
    nbsp后来,我大清就利用这些所谓的凤阳花鼓,改成各种诋毁朱明王朝的歌儿。
 &

第三百七十一章 战西北(三)[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