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三章 河套之战(九十八)[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乡村小说]https://m.xcxs8.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sp;nbsp其已经具备了“共和”及“国”的两个要素,在外交层面有将其归类为“共和国”和行为。
nbsp这样做,更多是为了区别土着马来族群所建立的苏丹国,或者更原始的部落体,以制定相应的外交政策。
nbsp先来看看“兰芳”所在的加里曼丹岛的情况。
nbsp加里曼丹岛是印泥人在独立后所取的马来语名称。
nbsp中国人大都还是愿意称呼它之前的名称“婆罗洲”。
nbsp尽管面积是南洋诸岛中最大者,但婆罗洲的开发时间及深度,远不如爪哇、苏门答腊两岛。
nbsp相对较偏的位置及不够肥沃的土壤,是造就这一现状的两大原因。
nbsp以至于中国人和荷兰人进入开发之时,岛上的大部分土地还是为原始森林所覆盖。
nbsp婆罗洲在开发上的滞后,还体现在它复杂的民族结构上。
nbsp在一般人的认知中,今天以南洋群岛为居住地,属于南岛语系印泥亚语族的“马来人”种族集团。
nbsp除了在菲律宾北部的部分皈依了tz教以外,这一种族集团几乎能够与绿教划等号。
nbsp然而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在南洋诸岛上实际还存在部分没有绿教化,甚至还保持原始宗教信仰及生活方式的同语族部族。
nbsp尽管在数量上没办法与数亿“马来绿教”相比,但在局部地区却可形成数量上的比较优势。
nbsp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婆罗洲。
nbsp在马来国,马来族、华族、印度族是被认可以三大民族。
nbsp打个比方,在后世2000多万拥有马来国籍的人口中,马来族的人口占比为54.5%。
nbsp华族为24.5%,印度族则为7.3%,另有200多万拥有永久居住权的非公民人口。
nbsp那么问题就来了,这三个数字相加不过为86.3%。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nbsp还有数量高达300余万的其他“马来公民”隶属于什么民族呢?
nbsp除了少量外部移民以外,如西方殖民者后代,这些没有被归类于马来国三大民族的民族。
nbsp就是我们刚才指出的,生活在婆罗洲的那部分尚未绿教化。
nbsp但在语言、种族属性上却与马来绿教群体相近的部族。
nbsp在马来的民族结构划分中,他们有一个尴尬的总称——其他民族。
nbsp对于已经成为绿教的马来族来说,婆罗洲非典型性的“马来人”的存在,多少有些敏感。
nbsp一方面马来族认为,这些婆罗洲土着天然应该成为绿教徒。
nbsp另一方面,这些据守山林的婆罗洲土着,却认为已经绿教化了的马来人,实际是入侵了他们祖先留给他们的土地。
nbsp为了保持自己的独立性,这些“其他民族”除了坚守自己的原始宗教信仰以外,甚至会主动选择jd教等其它宗教信仰。
nbsp另外,还有相当部分土着部族,认定自己的祖先是1500多年前从中国西南迁徙而来,华人才是他们失散多年的“远亲”。
nbsp出于分而治之的目的,马来国并不愿意给那些,非绿教信仰的婆罗洲原住民一个统一的族称。
nbsp在不得已给予族称时,也是将之分别全名为伊班、比达友、乌鲁等名。
nbsp但随着婆罗洲,东马的经济,逐渐与马来亚,西马差距越来越大。
喜欢。
第五百一十三章 河套之战(九十八)[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