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在时光里聆听巴蜀回响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19章 薛涛:诗笺上的大唐风华[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乡村小说]https://m.xcxs8.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在大唐盛世渐趋黯淡的余晖里,成都浣花溪畔,有一个身影摇曳生姿,如梦似幻,她,便是薛涛。悠悠岁月长河奔涌不息,却始终未能冲淡她的光芒。她的才情与故事,早已深深融入历史脉络,成为永恒传奇,不仅镌刻于泛黄诗卷,更凝固在诸多纪念她的遗迹之中,每一处都在无声诉说着往昔的动人篇章。
    nbsp名门遗珠,初绽诗韵
    nbsp薛涛,出身官宦世家。父亲薛郧于长安为官,一生清正廉洁,饱读诗书。在父亲的悉心教导与浓厚书香氛围的熏陶下,薛涛自幼便展露出非凡的诗词天赋。她的童年,浸润在书香墨韵之中,那些经典的诗词歌赋,恰似绵绵春雨,无声却有力地滋养着她幼小而充满灵性的心灵。
    nbsp八岁那年的一个夏日午后,蝉鸣聒噪,声声入耳。薛涛与父亲在庭院的梧桐树下乘凉。父亲望着那棵高大挺拔、直指苍穹的梧桐树,兴致大发,随口吟道:“庭除一古桐,耸干入云中。”话音刚落,小薛涛眼眸瞬间明亮,几乎不假思索地接道:“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那清脆悦耳的童声,宛如珠落玉盘,清脆动听。父亲听闻,又惊又喜,望着聪慧过人的女儿,眼中满是骄傲,但同时,这句诗也让他隐隐生出担忧——这仿佛是命运的谶语,似乎预示着女儿未来波折坎坷的人生。
    nbsp然而,好景不长,命运的暴风雨毫无征兆地呼啸而至。薛郧因刚正不阿,直言进谏,不慎得罪权贵,旋即被贬至蜀地。一家人被迫背井离乡,踏上了漫长而艰辛的旅途。本以为到了蜀地,生活能逐渐安定,可命运却再次施以重拳。薛郧在出使南诏时,不幸感染瘴疠,一病不起,最终无奈撒手人寰。那时的薛涛,年仅十四岁,恰似一朵刚刚绽放的娇嫩花蕾,还未来得及充分沐浴阳光的温暖,便被狂风暴雨无情侵袭。
    nbsp父亲的离世,让薛涛和母亲的生活瞬间坠入绝境。曾经的富贵繁华,转瞬即逝,如过眼云烟。她们不得不直面生活的残酷与现实的冰冷。为了维持生计,年仅十六岁的薛涛,无奈之下加入乐籍,从此踏入一个充满诱惑与无奈、光鲜与辛酸交织的世界。
    nbsp幕府风云,才情绽放
    nbsp大唐时期的乐妓,与其他朝代有着显着差异。她们大多周旋于诗人、儒生和官员之间,凭借自身出众的才艺、卓越的辞令和不凡的见识,赢得众人的青睐与赞赏。而薛涛,无疑是其中最为耀眼的存在。
    nbsp十七岁那年,命运的齿轮开始缓缓转动。中书令韦皋出任剑南西川节度使,他久闻薛涛才情过人,便在一次酒宴上,邀请她即兴赋诗。薛涛毫无怯场之意,自信的光芒在她眼中闪烁。她从容提笔,一挥而就,写下《谒巫山庙》:“乱猿啼处访高唐,路入烟霞草木香nbsp。山色未能忘宋玉,水声犹是哭襄王nbsp。朝朝夜夜阳台下,为雨为云楚国亡nbsp。惆怅庙前多少柳,春来空斗画眉长nbsp。”这首诗意境深邃悠远,气势磅礴大气,全无丝毫脂粉之气,令韦皋不禁拍案叫绝。从此,薛涛成为帅府宴会上的常客,她的才情也在蜀地这片土地上绽放出最为耀眼的光芒。
    nbsp韦皋对薛涛的赏识,远远超出了对其诗才的欣赏。他惊喜地发现,薛涛在处理公文时,不仅文采斐然,而且心思细腻、认真严谨,有着超乎常人的洞察力和精准的判断力。于是,他大胆地让薛涛参与案牍工作。而薛涛也没有辜负韦皋的信任,将各项事务处理得井井有条,游刃有余。渐渐地,韦皋对薛涛的信任与日俱增,甚至萌生出一个大胆且前所未有的想法——向朝廷奏请,授予薛涛秘书省校书郎的官衔。
    nbsp然而,这个想法一经提出,便遭到众人的强烈反对。按照当时的规定,只有进士出身的人,才有资格担当此职,且历史上从未有女子担任过校书郎这一官职。尽管韦皋的提议最终未能如愿实现,但“女校书”的名号却迅速传开,不胫而走,薛涛的名声也随之传遍了整个大唐。
    nbsp随着声名远扬,薛涛的生活也悄然发生了变化。她开始收到来自各地的丰厚重礼,这些礼物,表面上是人们对她才情的欣赏与倾慕,背后却也隐藏着一些别有用心的目的。涉世未深的薛涛,怀着单纯的心思,大方地收下了这些礼物,却未曾意识到,这已然引起了韦皋的强烈不满。在韦皋看来,薛涛的行为过于张扬,严重有损他的颜面与威严。盛怒之下,韦皋一气之下将薛涛发配到了松州。
    nbsp松州,地处西南边陲,是唐王朝与吐蕃交战的最前沿阵地。这里环境恶劣至极,战火纷飞,与繁华热闹的成都形成了天壤之别。薛涛此前从未经历过如此艰苦的生活,初到松州,恐惧和绝望如影随形,紧紧笼罩着她。在这片陌生而又充满危险的土地上,她亲眼目睹了战争的残酷无情,深刻感受到了百姓的深重苦难。每一个夜晚,她都在无尽的思念中度过,远方的家乡和母亲是她心中唯一的牵挂,泪水常常浸湿她的枕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nbsp在残酷的现实面前,薛涛不得不放下骄傲和自尊。她饱含深情与悔恨,写下了《十离诗》,向韦皋表达自己的忏悔与求饶之意。诗中,她将自己比作离开主人的犬、离开手的笔、离开厩的马、离开笼子的鹦鹉等,言辞恳切真挚,满是哀求之情。如“驯扰朱门四五年,毛香足净主人怜nbsp。无端咬着亲情客,不得红丝毯上眠”,生动地将自己的过错比作犬咬亲情客,细腻地表现出她内心的惶恐与无助。
    nbsp《十离诗》送到韦皋手中后,他被薛涛的真诚所打动。回忆起往昔与薛涛相处的点点滴滴,韦皋心中的怒火渐渐平息,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愧疚。他意识到自己的惩罚过于严厉,于是立即下令将薛涛召回成都。
    nbsp回到成都后,这段经历让薛涛对人生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感悟。她深知,在这个男尊女卑的社会中,自己唯有学会谨慎行事,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于是,她的性格变得更加乖巧温顺,不再像从前那般恃才傲物、锋芒毕露。
    nbsp浣花情深,诗韵绵绵
    nbsp韦皋离任后,薛涛终于摆脱乐籍的束缚,迎来了人生的重大转折。她带着侍女,隐居于浣花溪畔,开启了自由自在的生活新篇章。
    nbsp浣花溪,乃成都一处绝美胜景。这里溪水潺潺流淌,清澈见底,四周风景秀丽迷人,处处弥漫着诗意。薛涛在溪边精心建造了一座小庭院,院子里种满了各种各样的鲜花香草,还栽种了枇杷树。每到春天,百花争奇斗艳,竞相绽放,香气四溢,整个庭院宛如世外桃源一般。
    nbsp在浣花溪畔的日子里,薛涛的生活简单而充实。她每日读书、写诗、作画,与大自然亲密相伴。此时,她的诗作也愈发成熟,字里行间满是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深刻感悟。她用细腻入微的笔触,尽情描绘着浣花溪的美丽景色,抒发着内心丰富而真挚的情感。如“花开不同赏,花落不同悲nbsp。欲问相思处,花开花落时”,短短几句,便将她心中的相思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动人心弦。
    nbsp然而,平静的生活并未持续太久。命运再次眷顾薛涛,为她带来了一段刻骨铭心、令人难忘的爱情。
    nbsp元和四年,薛涛四十二岁,正是一个女人成熟优雅、魅力四射的年纪。这一年,久负盛名的诗人元稹任监察御史,奉命出使蜀地。元稹早对薛涛的大名如雷贯耳,对她的才情和美貌更是仰慕已久。抵达蜀地后,他迫不及待地邀约薛涛于梓州相见。
    nbsp当薛涛与元稹初次见面时,时间仿佛在那一刻定格。他们彼此深情凝视,仿佛在对方眼中看到了灵魂的共鸣,找到了命中注定的那个人。就在那一刻,爱情的火花如星火燎原般,在他们之间悄然点燃。
    nbsp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薛涛与元稹形影不离,如胶似漆。他们携手漫步在浣花溪畔,一同欣赏着眼前的美丽风景;一起吟诗作画,尽情分享着彼此的快乐与

第119章 薛涛:诗笺上的大唐风华[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