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 谈心[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乡村小说]https://m.xcxs8.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李月很小的时候就被送到乡下奶奶家,父母一年露一次面,带回一些好吃的和新衣服,冠冕堂皇的理由是挣钱给孩子花。
nbsp那个时候的父母是和蔼可亲的,一年只见一次,肯定亲的不得了,打不得骂不得。李月那个时候很期待父母回家,这种期待在她上高中后实现了。高一父母想着孩子总要考大学,肯定要接回城里,李月在乡下跑得欢,体能好。直接被选拔进了足球队。
nbsp跑了两年多,上高三,父母不让再跑,必须以高考为主。无论李月怎么闹,怎么折腾,就是不同意,结果同期足球对的姐妹们走特招去了各地的体大继续踢足球。李月更加绝望了,最喜欢的不让做,读书根本读不进去。
nbsp父母看着不行,托人想办法办了休学,在家给单独补课,继续跟下一届再读一年,想着怎么也能考个兜底的学校吧?榆阳区很早就不允许公立高中再招收补习生,如果补习只能出区想办法,于是李月顺利的蹲级了。
nbsp再读一年情况还是一样,补课以为就可以提高,李月心想,你们不是总说挣钱给我花吗?我就让你们花个够,花的爽死了算,妈的。至于将来,鬼才知道要怎样?
nbsp赵海霞则是另外的一种情况,深山区,父亲很早就不在了,一直是母亲带大。才四十几岁的女人,里外一起操持,就像五六十岁一样。家里没有固定的经济来源,只能借助低保和打零工的一些钱维持。
nbsp别惊讶,北京的远山区仍然会有这样的家庭。她不是喜欢穿那双棕色的厚底运动鞋,是因为她就这一双鞋子,冬夏永远都是这样一双鞋。脏了刷一刷,在家一个周末的白天贴着墙根晒着太阳就干了。天气不好,干脆脏了也不刷,反正穿着不露脚趾头就好。
nbsp村里只有自己家还是六十年代的石头房,左邻右舍都垫起地基,盖了砖瓦房,屋子大而明亮。宽敞的大院,除了南厢房,红砖垒起花墙,种了很多鲜花,谁还土的在院子里种玉米?
nbsp海霞家不行,院子里基本都是吃的,不是玉米就是菜。爸爸很早就不在了,没有男劳力,妈妈种那点地就很艰难,还要想法打些零工挣钱。本来之前也想到城里看看找份工作,但是学历太低,除了端盘子刷碗之类的也没什么事情可以做,可是服务员人家只招年轻人,老板一见妈妈的样子就直接摆摆手送出门了。
nbsp妈妈坐在灯下扒着玉米叶,看海峡还在努力的背书,很欣慰:“闺女,好好念,考上大学就好了。等你大学毕业了,也可以干干净净在城里上班,不用像吗一样土里刨食。”
nbsp海峡抬头看看妈妈,没有说话,继续低头读书。读书用的方桌在昏暗的灯光下泛着多年积攒下的油光,母女两个安静的坐在屋子里,一个努力读书,一个努力干活。
nbsp初夏每次上完课都会被海峡留住,一个个问题问下去,她耐心的一点点讲。身边的女孩子听着很认真,问完回去恨不得把老师说的每一个字都记下来。与李娜最大的不同,就是她从不抱怨,只是闷头学,不管成绩怎么千年不变的保持在中下的水平,也不管别人说多少,永远不为所动。
nbsp初夏好奇,问她:“你这么坚持,累不累?”
nbsp“累啥?”海霞扶扶眼镜
九 谈心[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