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喂,我是李干[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乡村小说]https://m.xcxs8.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1981年9月1日。
nbsp全国中小学开学日。
nbsp南湾县李家村,李家大宅。
nbsp李干家的新宅,工程兵部队出品,地基八米,地下一层地上三层,“门”式复合式建筑物,占地6亩地,大约是3600平米。
nbsp这天一大早,村长急匆匆都跑过来,自己就推开了院门,跑着进去,喊道,“光叔!光叔!”
nbsp村长七十岁了,李干的爷爷李增光也才七十岁,他们是同龄人,但是,李增光辈分最高,村长是他的侄子辈。
nbsp李增光基本是全家第一个起床的,他的习惯是坐在中堂门边的小板凳上抽水烟筒,等着儿媳做好早饭,吃了早饭后,去牛棚牵了牛下地干活。
nbsp七十岁了,从来没有哪一天是不下地干活的。
nbsp增光老爷子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农民不种田,吃西北风啊!
nbsp村长一路小跑到居中的三层小别墅前,毫不例外见到了坐在门框边抽水烟筒的李增光老爷子。
nbsp李增光老爷子吸了口水烟筒,喷出一口烟雾,说,“大早上的你家着火了?”
nbsp村长气喘喘地说,“叔,比全村着火还严重。今天一大早,村支部接到镇上通知,村小学撤掉,我们村里的孩子要到镇上上学啊!”
nbsp闻言,李增光立即放下水烟筒,神情非常严肃。
nbsp村小学撤掉,小孩可以到镇上上学,这是好事啊!
nbsp那是几十年后的情况。
nbsp在这个年月,没有什么学位不学位的,就是就近上学,家住哪里就去附近的小学上学。
nbsp因为当前的教育资源还没有几十年后分化那么严重,说白了,大家的教育资源都是差不多的,这个年月的老师眼里还是有光的。
nbsp对李家村来说,村小学被撤掉,意味着,村里的小孩要跑七八公里到镇上上学。
nbsp七八公里啊!
nbsp李家庄是大村子,人口万余人。
nbsp万余人的村子啊!
nbsp小学适龄儿童一千多人!
nbsp别怀疑,李家庄就是超生村,全省闻名的超生村,全国闻名的超生村!
nbsp李干在村里设立了育儿基金,以他个人的名义,用的是他创汇的提成。
nbsp简单地说,就是村里人生小孩,你确实负担不起,不用担心,基金这边出钱,你只管生。
nbsp现在的情况是,李家村人拼命生,也花不掉育儿基金的1%……
nbsp李干的创汇提成太多了,按照1979年出台的政策,创汇1000美元,个人能得到5元东大币奖励。
nbsp截止现在,李干主导创汇的项目总金额已经超过了1000亿美元。
nbsp意味着,李干个人得到的奖励是nbsp5亿东大币。
nbsp5亿啊!
nbsp南港地区1979年的GDP是15亿东大币。
nbsp李干现在是名副其实的全国首富!
nbsp育儿基金的钱根本用不完!
nbsp南港地区的经济发展是在1979年打基础,1980年开始发力,全地区的GDP一下子就飙升到了500亿东大币!
nbsp李增光老爷子是知道育儿基金的情况的,这时听到村长这么说,老爷子很沉稳,他问,“为什么要撤掉?”
nbsp村长拍着手掌说,“我也不知道啊!文件里就是说为了提升教育质量,严格管理教资,叔,我搞不懂什么意思啊!”
nbsp李增光微微皱眉,说,“我村一千多孩子要读书,把村小学撤了,要送到镇上读书,不现实,不管是什么政策,脱离了现实就不是好政策。”
nbsp他压根不知道,村小学被撤掉的背景正是他的宝贝儿长孙出台的政策,要严格管控教资,在教育领域打一场全面战场。
nbsp上面的政策层层下来到了基层,具体体现在镇上这一级的反应就是,把村小学合并撤销,多出来的学生腾到镇上上学。
nbsp显而易见,这是简单粗暴的施政。
nbsp对上面的政策没有研究,直接一刀切。
nbsp这个情况实际上是反映出了当前东大基层施政人员的素质是堪忧的。
nbsp李增光老爷子此时知道,这会儿是自己出头的时候了。
nbsp事关一千来号孩子的上学问题,他作为村里辈分最高的人,必须要把自己这把老骨头亮出来,把旗子扛起来!
nbsp他当即道,“村里的孩子还是要到村小学读书的,你去把老师们谈,请他们留下来教学。”
nbsp“谈不了,都接到通知要调走了,今天的通知今天要走。”村长愁眉苦脸地说。
nbsp李增光老爷子就觉得奇怪,说,“这么突然,到底是什么情况?”
nbsp村长愁眉苦脸说,“叔,我也不知道啊,我要是知道,不就早就和你说了。”
第149章 喂,我是李干[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