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斩碎诸天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0章兵家利器闪亮登场[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乡村小说]https://m.xcxs8.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明朝在推翻蒙元统治之后,太祖、太宗两代人数次北伐,将蒙古人彻底的驱逐出中原地带。
    蒙古人经过数年变革,分裂为瓦剌、鞑靼、兀良哈三部。其中兀良哈受永乐招安,设朵颜三卫,属于亲明势力。其余两部,则一直保持着流寇习气,总琢磨着恢复昔日元的荣耀。
    为防止蒙元反扑,朝廷在北部边境设置了九个军区,由东往西依次为辽东镇、蓟州镇、宣府镇、同镇、山西(太原)镇、延绥镇、陕西镇,宁夏镇,甘肃镇。
    九边镇,号称九边。
    由于长期以来,各军镇互不统属,无法形成有效互动,很难拦截流窜进犯的鞑子骑兵。于是在弘治十年,设立了三边总督,节制调度陕西、宁夏、甘肃三镇兵马协同作战。
    几年下来,虽然防御能力有所提升,却始终于被动挨打的局面。
    到了今年,火筛索性亮明旗号进驻河套,一副“俺们蒙元汗又回来啦”的架势。
    河套地区是何等要紧?华夏先辈们早在血迹斑斑的史册上写的清清楚楚。
    失河套,意味着中原丧失最好的养马地。而胡人却能以此为基地,随时南下血洗中原。
    弘治皇帝为此急的乱上火,数次问计于内阁。正史上这帮孙子是一直憋着到来年,人家放马南下,连破数城,直逼平凉,才像一个耳光把这帮人醒。
    现在皇帝要夺权,放出条恶狗乱咬人,不套上笼嘴以后还能有个好?
    这帮人算来算去,推出已经年高七十五岁的老将秦纮。老头曾在宣做过总兵,在任时将宣一线经营的铁桶一般,数次击退来犯的鞑靼人。是明朝堂上,难得的儒将。
    这老头一向敌视内官,又是个死硬脾气,由着他俩去北边死磕。
    别看秦纮年纪,却仍旧龙精虎猛。孙铮接到旨意还在宫里和小太子扯了几天皮,老头下午接旨,连夜出发,率亲卫连续奔驰两千里,不到十天就抵达前线,接手防务。
    而孙铮,则带着一群跟班,直接北上走蓟州,然后悠哉悠哉,沿着整个北境边防线,一路游山玩水,慢慢向西走。
    这次出门带的十二名随从,年纪普遍在二十上下,都是从小练习葵花功的高手。
    这些人和赵元福、钱双喜一样,出自一支名叫净军的秘密部队。所谓净军,就是会武功的太监组织。所有成员都是从小培养,忠诚度相当高。能够一次拔出十二人,皇帝和洪三宝对孙铮的重视可见一斑。
    按照惯例,他们由孙铮赐名,也会终生追随孙铮。
    孙铮便以十二星相的名号,为他们命名。
    从蓟州镇到最西边的甘肃镇,直线距离就将近两千里。算上各种犬牙交错的边境地形,这一趟路程远远超过了四千里。
    有孙铮带队,一行人不缺吃喝,在高打量。
    整个工地,至少有五六万人在同时忙活,却各行其事,井井有条。让人不得不佩服这种调度管理能力。
    虽然到都在忙碌,毕竟是军镇重地,必要的卫哨还是很充足。就在孙铮打量工地的这一阵,四周悄无声息围上了一圈持弓带刀的兵士。
    孙铮这帮人现在是塞外牧民装扮,也难怪人家会当成探子。
    司晨亮出腰牌,与对方沟通。表明身份,被带到军帐安置。
    接待孙铮的是一位名叫朱鼎的边军指挥使,秦帅去巡边,不在固原。
    孙铮也不在意,只要有地方安顿人就行。换了汉民服装,在固原工地逛了一圈。
    从施工现场来看,原本只是个小镇的固原,经过这次扩建,会成为一座不亚于宣府的雄关重镇。
    换个角度来看,这其实也是一种悲哀。拥有最先进文明的汉人,却只能被动防御,挨打。这个世界到底怎么了?
    找匠人做了个书桌,将北部边境绘制了一副两米乘三米的军事地图。两个月来踏过的山水沟涧,巨细无遗的标注其上。
    绘制好的地图,发一份给太子参考。也不等秦纮回来,按步就班开始做自己的事。
    四海客栈的分店,开一家!
    城里的好地段,买一片!
    

第30章兵家利器闪亮登场[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