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法师乔安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4章 存在感[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乡村小说]https://m.xcxs8.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瓦萨坚持集中兵力,还有一个不便明言的因素,就是要考虑到国外友人的观感。
    游击队最的好是机动灵活,然而最的弊端也是太过分散,缺乏存在感。
    为什么要强调部队的“存在感”?
    因为外国友人看不到或者看不起穿着老百姓衣裳的游击队员,人家能从新闻报道上看到的只有军容齐整的兵团,千军万马的战役!
    如果瓦萨把陆军分散成潜伏在各地的游击队,尽管战士们还在抗击敌人,可是在国外友邦看来,你的军队就等于解散了,不复存在了,那我为什么还要出钱出枪支援你们闹革命?天知道这些军援最后会落在谁手中?
    自古以来,还没有哪个政权是靠游击战成功打下一片稳固的地盘,更别提独立建国了。
    是人都有路径依赖,都会从过往成功的范例中寻找经验,乔治·瓦萨也不例外。
    相比不靠谱的游击战,他更乐于学习远东人闹独立的成功先例,学习远东开国君主鲁道夫·寇拉斯治军作战的经验,人家可是自己拉起一支队伍,采用堂堂正正的正面作战击溃帝国军,漂漂亮亮地打下了一片江山。
    瓦萨不乏自知之明,他很清楚自己无论治军还是指挥才能都比不了早在远东建国前就被各国军事家尊为“当世名将”的鲁道夫一世,但他不得不硬起头皮扮演“新陆的鲁道夫”,因为殖民地的广同胞和外国友人对他怀有这样的期待。
    他不能、也不敢辜负家的期待。
    陆军南北两地的矛盾,在士兵阶层体现的更为尖锐。
    跟随瓦萨一同来到北方的还有亚尔夫海姆的三千名子弟兵,其中包括来自波瓦坦村的一千名阿萨族战士。
    这些来自南方的官兵多军装鲜亮,装备精良,显示出亚尔夫海姆的富裕和优越。
    相形之下,约顿海姆的民兵简直就是一群沿街行乞的流浪汉,看到南方佬耀武扬威的气派,难免气不过。于是,北方民兵就去找亚尔夫海姆民兵的麻烦,拉帮结派打架斗殴是家常便饭。
    为了克服地域偏见,瓦萨建议打破以地区为单位的编制,把所有的战士混起来重新整编。
    可他这话刚出口,就遭到将军们的一致反对。
    也不能怪将军们小心眼,这是当时的政治结构决定的。
    陆军听上去应该是“国家的军队”,应该由陆会议统一筹划。
    然而很遗憾,陆会议没钱——不但没钱,还没有征税权。
    这样一个软弱无力的“中央政府”,靠什么养活陆军呢?
    只能靠各殖民地的支持,也就是各地供养自己的军团,家凑在一起打仗。
    约顿海姆军团由约顿海姆议会拨款发军饷,米德加德军团由米德加德政府发军饷,亚尔夫海姆军团由亚尔夫海姆政府发饷……各地的供给标准不一样,有的多,有的少,在这种情况下打破地域编制是不可能的。
   &nb

第54章 存在感[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