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灭佛举措[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乡村小说]https://m.xcxs8.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之后,到了北周武帝宇文邕。
首先要谈到北周的建立。
宇文护,又名萨保,是宇文泰的侄儿。
西魏时,曾任大将军、司空。
556年,宇文泰病重临终之际,曾要求宇文护辅佐少主,宇文护表面许诺。
第二年,他立宇文觉为帝,建北周。
宇文觉“性刚果,恶晋公护之专权”。
宇文护见他不服,不久将他毒死,另立宇文毓为帝,为北周明帝。
北周明帝在位四年后,宇文护又将他毒死,改立北周武帝——宇文邕。
在武帝掌权之前,大权为宇文护掌握。
宇文护大力推行佛道,因此当时的武帝也对佛道极力的推崇。
天和二年,有一个叫卫元嵩的人给周武帝上书,认为“唐、虞无佛图国安。
齐、梁有寺舍而祚失者,未合道也。
但利民益国,则会佛心耳。
夫佛心者,大慈为本,安乐含生,终不苦役黎民。”
因此,他建议周武帝灭佛。
公元572年,周武帝诛杀宇文护,把大权收归己有后,于次年十二月,又召集道士、僧侣、百官再次讨论佛、道、儒三教的问题。
这一次,“帝升高坐,辨释三教先后,以儒为先,道教为次,佛教为后
把佛教抑为最末,事实上已是灭佛的前奏。
当时有些佛教徒不知周武帝用意所在,还一个劲地争辩不休,说明佛教当在道教之上,心里很不服气。
而另一些明眼人却看透了周武帝的心事,指出:“若他方异国,远近闻知,疑谓求兵于僧众之间,取地于塔庙之下,深诚可怪。”
他们认为周武帝这样做并不能达到预期目的,因为“但顽僧任役,未足加兵;寺地给民,岂能富国”。
建德三年五月十五日,周武帝下诏“断佛、道二教,经像悉毁,罢沙门、道士,并令还民。并禁诸淫祀,礼典所不载者,尽除之。”
一时间,北周境内“融佛焚经,驱僧破塔……宝刹伽兰皆为俗宅,沙门释种悉作白衣”。
建德六年,北周灭北齐后,针对继续发展的佛教实体,立即推行灭佛政策,毁寺4万,强迫300万僧、尼还俗,相当于当时总人口数十分之一的人重新成为国家编户。
此举对急需兵源和财力的封建朝廷来讲,其意义之重要不言而喻。
画面转换,轮到了唐武宗李炎。
唐武宗会昌年间之排佛事件,世称会昌法难。
元和十四年,唐宪宗敕迎佛骨于凤翔法门寺。
先在宫中供养三天,然后送京城各寺,供僧俗礼敬,从而再次掀起全国性的宗教狂热。
是时,
“王公士民瞻奉舍施,唯恐弗及。有竭产充施者,有燃香臂顶供养者。”
对此,韩愈从儒家立场出发,予以坚决反对。
他上表认为,佛教只是夷狄之法,非中国所固有,因而不合先王之道。
又说,佛教的流行使“乱亡相继,运祚不长”,对封建统治有害而无益。
他着重指出:“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臣君之义,父子之情。”
第59章 灭佛举措[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