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斩碎诸天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7章孙铮是个问题[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乡村小说]https://m.xcxs8.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蒙古人前后混乱的说法,搅的朝堂一锅水乱滚。
    除了争吵屠杀、筑京观这种恶行之外,更的一个疑问是,蒙古人说的是真是假?
    你说这帮蒙古蛮子坑不坑?这边伙拼着年假都不休,下文斥责边关帅,结果上一份文件发没发到还不知道呢,你们就跑来认怂了?
    那是不是还会有第三波、第四波?如果后来的说法都不一样,那我们到底应该信谁的?
    这时候,唯恐天下不乱的御史们又蹦了出来。纷纷指责几位佬,鞑子和我们那是世仇,互相刀子见红拼了几百年,结果你们居然因为信了敌人的话,反而斥责自家边帅!你们到底跟谁一头的?
    这不是卖国什么才是卖国?
    但打太极乃是佬必修课程,唾面自干更是职业素养。对于这种不懂事的言论,佬们不动如山,悄悄派出一支调查团,务求要将去冬发生的一切调查清楚。
    至于表态?快别说了!
    先等一切事情水落石出,再来讨论到底谁对谁错,又应该何去何从的问题。
    朝堂纷纷扰扰,弘治皇帝稳坐钓鱼台。孙铮去冬的所有行动,他知道的一清二楚,但就是没对任何人说过。他就是想看看,这个朝堂到底是怎么了?
    孙铮秘信来报,这一拳已经将鞑子揍到胆寒,至少可以保证北边三十年再无战。希望皇帝能够抓住时机,力促进北疆开发。
    等到北地有了收入,那么重要性自然而然就会提升,到那时,不必皇帝再发愁,那些利益攸关的狗户自然会第一个跳出来。
    皇帝很开心,不只是解除了北虏之患,关键还让三边初步实现了经济自给。根据秦纮奏报,乐观估计,最多两年时间,甚至连粮都不必从内地贩买输送。还能反过来,向内地输出量剩余粮食。
    现在,秦纮和孙铮又加了河套地区的拓荒工作,那么一块丰腴之地,如果利用好了,足以养活上百万人口!
    再看看只会吵架的朝堂诸公,弘治皇帝默默的加了厂卫力量。说来说去,这些读书人,当官只是为了给自己捞,捞官位,捞名声,捞财物。真正要做事,还得靠自己人!
    看过秦纮的回信,孙铮表示情绪稳定,这种只会窝里横的货色,来来回回也就那么几招。根本不必再意,权当狗放屁。
    接下来的日子,孙铮和秦纮一南一北,齐头并进。
    沿着始皇帝时期留下来的秦直道,在整个河套区域圈定了数百聚居点,分别安置移民,修建屋舍,发放物资。
    三边的数万兵马,除了留下最精锐的一部分转为火枪兵,其余的全都转为工程兵。每天像蚁群一样,忙碌的穿梭在河套地区。
    六月中,夏收刚刚结束,新粮还在入库的时候。第一批遣送的被掳汉民三万多人跨过长城,回到故地。
    秦纮赶紧组织人手接收,经过安置点辨明身份、调理身体。想要还乡探亲的,发放路费盘缠。愿意接受安置的,直接随军送往河套。
    数万边民还乡,这是明近年来最的胜利。
    消息传回京城,整个明两京十三省,全都轰动了。这说明北边那群强盗,真的认怂了!
    与此同时,历经数月长途跋涉,耗时数月的调查团也顺利返回京城,带回了一份详细的调查报告。
    别的不说,光是沿途见到的那数座小京观,就把调查团这帮人吓的够呛。
    在朵颜三卫初见两里长的骷髅墙,直接就吓尿一多半。继续北上的时候,好些人寝食不安、又吐又泄,一个不留神,死了好几个。
    赶到捕鱼海,三座骷髅巨柱像蒜辫子一样耸立在湖边上,方圆数里都是一股腥臭气息。原本应该帐篷,遍野牧歌的草原,除了偶尔出没的一些野兽之外,根本看不到一个人影。
    沿饮马河西行,一路上越走越胆寒。小小的京观,他们见到至少二十个!
    等赶到双泉子,再看同样的三根巨柱,那种震慑依旧无法形容。
    蒙古人热情的招待了调查团,向他们详细的描述了长生天的使者,伟的腾格里孙千户,用神迹向蒙古人宣读长生天旨意。他们接受了长生天的意志,从此臣服于明,永结同好,绝不背叛……
  &nb

第57章孙铮是个问题[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